马耳他移民后孩子教育如何衔接?孩子不适应新环境该怎么办?
马耳他这个地中海岛国,这几年因为永居政策友好、生活环境宜人成了不少家庭海外规划的热门选择。可话说回来,真把家搬过去以后,家长们最操心的,往往不是房子、医疗,而是——孩子能不能适应当地的教育体系?上课听不懂怎么办?交不到朋友会不会憋着不说?其实这些问题,还真不少见……对了,很多家庭一开始也没想到语言和文化差异会这么真实地摆在眼前。
一、马耳他的教育体系与中国有何不同?
先来捋一捋基本情况。马耳他实行英式教育体制,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,授课语言基本是英语,教材和教学方式都跟英国接轨。这对咱们国内的孩子来说,理论上是个“无缝对接”的优势,毕竟咱们从小学英语嘛……但现实往往是:课本上的单词认识,老师一口气讲十分钟却只听得懂三句。
而且课堂氛围也很不一样。这里不像国内那么强调纪律和统一进度,更鼓励学生提问、讨论、做小组项目。有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刚开始真的“坐一天像一天雕塑”——不是不想动,是不知道怎么动。家长急也没用,得一步步来。
另外,课程设置上艺术、体育、社会实践占比不小,考试压力相对小,整体偏向素质教育路线。有的家长反而担心:“这样会不会太松?”……其实习惯了就会发现,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确实在慢慢变强。
关键是,别拿国内的标准去硬套这里的节奏。
二、孩子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有哪些?
第一个拦路虎当然是语言。虽然说是英语授课,但当地老师的口音、语速、习惯用语都和我们平时练的不太一样。加上同学之间日常交流更是夹杂大量俚语和方言,刚到那会儿简直就像听天书。
第二个是社交孤立感。新学校、新面孔,别人已经有固定的圈子了,插进去不容易。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,特别在意同伴认同。有位家长跟我聊过,她儿子前三个月几乎没说过几句话,回家就钻进房间打游戏……后来还是靠学校的辅导员介入才慢慢打开局面。
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:文化惯性。比如在国内习惯凡事等老师安排,到这里却被要求自己做课题计划;原来成绩排名靠前就有优越感,现在却发现班里没人提分数……这种价值观的错位,会让小孩内心产生困惑。
所以啊,并不是孩子“娇气”或“不合群”,是真的需要一个缓冲期。
三、怎样帮助孩子更快融入当地校园生活?
首先,提前准备很重要!不要想着到了再补。建议出发前至少让孩子参加一段时间的沉浸式英语培训,最好是有情景对话那种。飞际移民这边就提供“入学预备包”服务,包括本地小学/中学常用词汇表、课堂场景模拟音频,甚至还能预约线上试听课……这些细节看着不起眼,实际上能让娃第一天上学不至于完全懵圈。
其次,利用好社区资源。马耳他很多学校都有ESL(英语作为第二语言)支持课程,免费给国际生辅导。千万别觉得这是“落后班”就不肯报——能帮一把是一把嘛。还有课后兴趣班,足球、游泳、音乐什么的,都是结交朋友的好渠道。
再说说心理建设。父母的态度对孩子影响特别大。与其天天问“今天有没有朋友跟你说话?”,不如换成“你觉得美术课有意思吗?”从具体事情切入,减少压迫感。要是发现孩子情绪持续低落,也可以联系飞际安家团队安排心理咨询师对接,他们合作的心理机构在当地口碑不错。
最关键的一点:保持耐心。一般来说,3到6个月是个转折期。熬过这段时间,你会发现孩子突然就开始叽里呱啦跟同学聊天了,甚至开始嫌弃你说的英语“太中式”……哈哈,那就说明真融进去了!
原创文章,作者:马耳他移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nfa24.cn/yiminsh/5354.html